36氪获悉,临床研究价值共享和价值交易科技平台“药研社”今年5月份已经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由元璟资本独家投资。上一轮天使投资人信息未做透露。本轮融资主要将用于完善平台搭建,提供数据化驱动的管理工具,丰满行业大数据和进一步拓展目标市场。
药研社成立于2015年12月,主要以共享经济和数据化驱动的模式,通过人才+系统+数据创新医药临床研究方式,节省医药临床研究行业从业者的工作时间,提高临床研究效率。其核心创业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服务企业的中高管团队,创始人孙美林曾供职于三甲医院,辉瑞制药管理团队,创业前就职于润东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并担任副总裁职位。
随着新药研发步伐的加快,中国的临床研究市场规模将在千亿级别。这个领域先后有国际巨头临床研究服务企业如,IQVIA(原QuintilesIMS),Covance, 也有国内泰格,博济等此类上市企业主力参与。但是由于国内从事临床研究的工作人员(不包括医生群体)仅有3.5万人左右,面对千亿级的市场,人力资源获取困难、人力成本过高,以及业务系统流程不健全,数据沉淀过于稀疏等都成为行业快速扩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药研社希望通过人力共享以及提升技术参与的方式创新临床研究服务模式。
药研社成立之初,先是通过面向临床研究从业的中基层人员提供实操性工具和中高管群体提供新药研发资讯的方式,拓展用户。据了解,目前其平台中的实名认证的用户已达3.2万,覆盖具备临床研究资质的医院601家,区域覆盖139个城市。
下面几篇文章的内容与这篇文章的内容相似,也许你也会有兴趣:
元璟资本田敏:投资医疗,AI虽好但非全部
“大数据杀熟”未必都错,什么才是正确的“杀熟”姿势?
36氪首发 | 药物临床研究协同平台「药研社」获近1亿元A轮融资,经纬中国领投
在覆盖了大部分临床研究从业者后,药研社开始了商业化的探索。
药研社首先以人力共享的方式创新了临床研究的服务模式。在中国95%的药企会将临床研究外包给CRO/SMO公司来执行。而药研社同样是以公司为主体承接药企的订单,然后通过药研社平台发布项目合作需求,平台上的从业者应答接单,通过项目和用户间的最优化匹配,从而让更多具备项目经验和掌握研究医院本地化资源的从业者参与到项目中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传统临床研究服务企业CRO/SMO人力资源紧缺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药研社创始人孙美林介绍,因为临床研究从业者的工作场地主要集中在各个医院中,同一场地的便利性更方便了从业者在空暇时间来参与药研社发起的项目服务。为了保证项目推动的进度与质量,药研社采用了项目管理全职制,外加自主研发的项目管理系统“试验田”和C-trial临床研究数据库系统三者结合的方式来执行临床研究服务,以人力、系统和数据结合起来执行项目的方式,保证项目进展和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验证了药研社创新的商业价值:为制药企业节省30%的成本,为用户提高30%的收入。
另外,药研社还以系统工具和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自主研发了C-Trial智能数据系统,该系统提供全流程的参与:项目立项,数据调研,智能推荐研究医院和研究者,为药企在新药研发立项设计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C-Trial数据库也是唯一专注于临床研究行业的专属数据库。其数据覆盖中国和国际多个权威官方数据源,以分钟为单位进行实时更新呈现。考虑到相关官方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更新状态滞后等因素,药研社借助平台中的临床研究从业者以每周定期采集更新的方式提供医院、研究者以及临床试验可公开的动态数据来补充。目前,随着C-Trial系统上线,已成为十多家全球外资药企、国内创新药企和CRO等企业和三甲医院的数据辅助决策分析系统。
与现有的CRO/SMO企业的目标市场不同的是,药研社现阶段主要以承接大规模上市后研究,真实世界研究,PV,研究者发起等项目类别。从2016年12月开始商业化探索以来,药研社已经承接了数千万的项目合同,其主要客户集中为国内外TOP10的制药企业和三甲医院。如辉瑞,阿斯利康,礼来,恒瑞,心血管联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等。
本轮投资方、元璟资本合伙人田敏认为,药研社通过共享方式切入,将数据化驱动的系统管理和大数据理念引入临床研究领域,创造性地撬动了这个存在多年的市场。目前更多的互联网医疗创新正在由医疗服务从业者、医生和科学家等业内人士发起,相比新概念,他们更注重对产业流程的优化和行业效率的提升,互联网医疗服务越来越回归医疗本身。